0558 梳理政务_地上道国
擎苍小说网 > 地上道国 > 0558 梳理政务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0558 梳理政务

  左先锋看了庾献一眼,没有多话。

  庾献斗志点满,很快就被底下的战争所吸引。

  他有之前打下的底子,当即寻了一处刚刚发生战斗的战场,看这兵法是如何运用。

  庾献如今也不是什么兵法小白,尝试几次后,连蒙带猜的,也能大多识破双方的意图。

  这大大加快了他兵法的消化速度,甚至就连庾献本身的兵法都有了一个小幅成长。

  这其间,每当战斗结束,就有大量的杀伐之力向两人涌来。

  左先锋顺势一一笑纳。

  庾献上次爆了贾诩一波,杀伐之力早就无比充裕,但这东西没谁嫌多,自然是来者不拒。

  左先锋一边帮着收集杀伐之力,一边揣摩兵法,他身边凝成的那页兵书,也越来越有实质感。

  两人快乐的沉浸在满是收获的学习之中。

  庾献有一种预感,最多也就是这几天,郭嘉的夜袭兵法就要成型了。

  临近天亮的时候,庾献警醒过来,准备要离开郭嘉的梦境。

  他向斩将台那边张望了一下,忽然又有所发现。

  远远望去,那高大的斩将台上,似乎有许多纹理若隐若现。

  莫非?

  庾献心中有了点猜测。

  他大着胆子带左先锋悄悄向斩将台靠拢,走的近了,果然见到许多纹理深印其上。

  庾献模模糊糊有种熟悉感。

  仔细一看,顿时又大吃一惊。

  这、这不就是当初那半套禁纹吗?

  只是和庾献当初封印斩将台的时候不同,这套禁纹已经不再是凌乱层叠的模样,而是彻底舒展开来,将那一道道符文清晰的铭刻在斩将台四壁。

  庾献看的两眼放光。

  郭巨佬牛逼啊!

  这么复杂的东西都捋清楚了。

  庾献亲眼见过那禁纹的成品模样,却对那一道道符文从哪里起笔,从哪里转折,到哪里停笔,都一无所知。

  对这禁纹的掌握,自然浅显的很。

  他曾经在传国玉玺上以董白的血刻画禁纹,又将传国玉玺藏回董白的脾脏。结果在关键的时候,那禁纹便忽然生效,牢牢地压制了降临董白肉身的斑斓。

  禁纹当时虽然生效,但庾献一直觉得不太靠谱。

  以庾献那时对封印的理解,那禁纹和瞎比乱画也没多大区别,上次能够成功,误打误撞的可能性更大一些。

  这也是庾献暂时不敢再回关中的原因。

  若是能从郭嘉这里弄清禁纹的绘法,再设法补全,那庾献就可以重新加固传国玉玺,彻底镇压斑斓。

  庾献看着在斩将台上勤劳巡视的郭嘉,以他的心如铁石,也情不自禁的眼眶湿润了。

  郭奉孝!

  可真是个宝藏男孩啊!

  此时时间不多,庾献只能从长计议。

  出了郭嘉梦境后,庾献径直回了汉中郡守府,张口收了遮蔽的烟雾。

  这时天色已经微明,烟雾一散,颇有拨云见日的感觉。

  庾献回房调息了一阵,就有道童送来饮食。

  再一询问,汉中郡守府的僚属以及临近各县的官员,都已经早早赶来。

  庾献对这些人不太在意,只对那道童吩咐道。

  “先让他们等着,郭奉孝来了再叫我。”

  等到日上三竿,那道童才来回禀,说是军师祭酒已经到了郡守府。

  庾献旋即起身,前往郡守府的前厅。

  前厅的不少官员,昨天宴会的时候已经见过庾献,见他在数个道童的拥簇下过来,连忙起身道,“卑职等,见过国师祭酒。”

  庾献是大汉朝廷正儿八经的中两千石国师,不少官吏虽别扭自己道官的身份,但是在庾献底下做事却不纠结。

  庾献的这个官方身份,极大的缓和了道教政体和当地社会的矛盾。

  庾献下意识的扫视一眼。

  见郭嘉正一副睡眠不足的样子,坐在边缘的一处席子上。听到动静,满脸的爱搭不理。

  奉孝辛苦了啊……

  庾献心中感慨,大度的不做计较。

  去上首坐下,稳了稳心思,庾献方对众人笑道,“诸位坐吧,我的身份想必各位早已知晓。如今天下大乱,庾某虽然身为国师,充任辅国之职,但是当今天子已经在郿侯董白之手。庾某虽有心匡扶社稷,却也无能为力,只能把精力放在这汉中郡。”

  “我道家讲究清静无为,庾某主政汉中,亦不多劳,只为与民生息。”

  庾献说完,目光意味深长的注视着底下众人。

  他这番话,自是为了安抚人心。

  他主要表述了两件事。首先是解决了法理问题。庾献虽然践行鬼道,但是主政汉中,只是代天子抚民,不是造反。其次,庾献不会过多干涉汉中事务,也不会侵犯固有阶级的既得利益。

  在座的官吏个个都是人精,听了庾献这些话,俱都大喜过望。

  他们之前是为了在乱军中苟活,才投靠的张鲁。

  这些人本以为从此以后,就会沦落为黄巾乱贼之流,留个遗臭万年的骂名。

  没想到庾献三言两语间,一下子为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。除此之外,庾献还愿意尊重他们的利益。

  众人对望一眼,都有些不敢置信。安阳县令大着胆子开口问道,“不知国师这些话,张掌教知道吗?”

  安阳县令说完,众多官吏的心都提了起来。

  若是没有张鲁的背书,这庾献说的再热闹也没什么意义。

  庾献闻言,毫不犹豫的给众人吃了个定心丸,“张掌教早有法旨,鹤鸣道宫的世俗事,由庾某一言专断,各位不必迟疑。”

  有了庾献这话,那些官吏们一个个眉飞色舞的对视,堂中气氛顿时活跃起来。

  那安阳县令更是毫不掩饰的赞叹道,“国师如此通情达理,真乃汉中之幸也!”

  见这些官吏积极踊跃,庾献看着众人,慢悠悠的开口说道,“掌教命我打理汉中政务,为的是移风易俗,化鬼为道。诸位大节不失,小事上就不要计较太多了。稍后本国师会颁布教令,使地方和靖,民心向善,此事还需要各位的鼎力支持。”

  底下众官哪敢得寸进尺,连忙避席答道,“不敢,这正是卑职等份内之事。”

  庾献满意的点点头,当即依照张鲁的吩咐,颁布了几条教令。

  这些教令,果然如同之前所言,主要是为了导民向善,与人休养生息。

  主体思想是教导百姓诚信不欺诈,若有疾病灾祸,要去向祭酒反省自身有无过错。

  主政各处的祭酒官吏,要在地方上修造义舍,里面要随时准备米和肉,供遇到饥馁,寻求帮助的人量腹而食。

  犯法之人,要视情况尽量赦免其罪。多次犯法的,才会依律行刑。

  这些教令,庾献基本上是照搬了历史上张鲁治理汉中的法子。虽然未必全面谨慎,却对百姓有着难得的关怀温度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ingcang8.cc。擎苍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qingcang8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